现代农业科技


农艺·园艺

  • 播期与移栽密度对软玉7276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蒋英健;王哉;王敏天;张健康;陈嘉乐;黄丛林;

    软玉7276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江苏越千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培育出的早熟晚粳稻品种,具有口感好、产量高、抗倒性强、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在江苏省及其以南的地区种植表现较好。为明确软玉7276水稻在台州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和移栽密度,设计不同的播期和移栽密度开展了田间试验,对各处理软玉7276的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台州地区种植软玉7276,播期为6月10日,移栽密度为19.95万穴/hm~2(行株距25.0 cm×20.0 cm)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为9 733.33 kg/hm~2。

    2025年17期 No.895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1 ]
  • 淠史杭灌区不同栽插密度对机插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方春;万义周;吴汉;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重要方法。为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对机插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了3个处理,即毯苗机插25.5万穴/hm~2(行株距30 cm×13 cm)、毯苗机插24.0万穴/hm~2(行株距21 cm×20 cm)、常规育苗移栽24.0万穴/hm~2(行株距21 cm×20 cm),采用浅湿间歇节水灌溉技术,在淠史杭灌区灌溉试验总站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水稻大田期需水量、灌水总量、排水总量和大田期需水强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毯苗机插25.5万穴/hm~2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毯苗机插24.0万穴/hm~2处理,且水分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毯苗机插25.5万穴/hm~2处理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抗倒伏性更强。在不需要增加灌溉水量的情况下,淠史杭灌区机插水稻栽插密度25.5万穴/hm~2(行株距30 cm×13 cm)产量较高。

    2025年17期 No.89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皖南地区水稻新品种展示对比试验

    方永新;

    为了筛选出适合皖南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于2024年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展示对比试验,对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逆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个水稻新品种中,两优517和荃优6019产量最高,均为10 171.43 kg/hm~2;其次是晶两优8612和瑞两优C香占,产量分别为9 657.14、9 642.86 kg/hm~2。品香优秱珍米质最优,其次是瑞两优C香占,再次是荃香优1606。综合分析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抗逆性等指标可知,荃优6019、品香优秱珍和瑞两优C香占综合性状较好,产量高,米质优,适宜在皖南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2025年17期 No.895 9-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东辛农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品种筛选试验

    张鹏;王武;王静静;张彦兵;汪康康;

    为筛选出适宜东辛农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4+4”(4行玉米+4行大豆)模式,对7个玉米品种和7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调查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玉米品种MY73、苏玉34和苏科玉076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产量较高,达9 071.25~10 943.25 kg/hm~2;大豆品种徐豆18和齐黄3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分别为1 420.20、1 436.25 kg/hm~2,为适宜东辛农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

    2025年17期 No.89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0 ]
  • 泰兴市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

    侯佳蓝;吴明月;王书勤;栾春荣;刘宇辉;

    为筛选出适宜泰兴市种植的稳产丰产花生品种,于2024年在泰兴市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抗逆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花2109、中花19-3101、徐花31和徐花32这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在泰兴市继续进行试验,并可在适宜区域进行小面积推广种植;泰0904-1、泰0223-2、东花10号和泰0342-8这4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可在泰兴地区继续试验观察;泰0111-1的产量较低,不建议推广种植。

    2025年17期 No.89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金沙县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喻盛莲;陈德飞;滕风;潘光远;陈影;吴小芳;

    为促进金沙县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筛选出适合金沙县种植的油菜新品种,选取61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含油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利油杂168、绵新167、绵邦油136、油研2020等品种产量高、含油量高,适合作为金沙县主推油菜种植品种;太丰油6号、绵新167等品种菌核病病情指数较低,适合在菌核病高发区推广;利油杂168、金农油1号等生育期较短,适合在无霜期较短或需要早熟的地区种植。

    2025年17期 No.895 20-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0 ]
  • 泸州市适宜与烤烟套作的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杜欣莲;朱珮弦;张通;张永辉;雷晓;

    为筛选出适宜与烤烟套作的甘薯品种,选用6个甘薯品种开展了烤烟套作甘薯大田试验,对不同品种甘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套作甘薯对烤烟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不大,参试甘薯品种板栗黄心蜜薯、烟薯25和渝苏303具有较好的商品性;食味品质较优的甘薯品种为板栗白心红薯、烟薯25、板栗黄心蜜薯和渝苏303,泰紫帝姬紫蜜薯口感最差;产量居前3位的甘薯品种为烟薯25、板栗白心红薯和渝苏303;营养成分综合评价值居前3位的品种为西瓜红蜜薯、渝苏303和泰紫帝姬紫蜜薯。在烟薯套作模式中,渝苏303和烟薯25综合表现较好,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2025年17期 No.895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保水性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张培强;徐传强;贺嵩;廖道沣;梁天栋;

    降水不足和季节性高温是限制干旱地区烤烟生长的主要因素。采取覆膜措施可降低烤烟生育期土壤水热环境波动对其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含水率及烤烟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等的影响,设置3个地膜覆盖处理(土壤保水剂+普通地膜、渗水地膜和对照普通地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普通地膜相比,土壤保水剂+普通地膜处理烤烟大田生育期最短,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12.14%和7.00%;渗水地膜处理土壤含水率表现最优,团棵期较对照普通地膜提高9.32%,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9.51%和5.29%,具有很好的保水效果。因此,土壤保水剂+普通地膜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渗水地膜虽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但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下的应用效果。

    2025年17期 No.895 36-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植密度对遵辣10号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张显东;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遵辣10号辣椒作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种植密度处理(30 000、37 500、45 000、52 500株/hm~2)开展了田间试验,对辣椒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辣椒的株高逐渐增加,单株鲜椒产量逐渐降低,但产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遵辣10号种植密度以37 500株/hm~2效果最佳,该种植密度下辣椒产量和纯收入均最高,分别为25 430.45 kg/hm~2和63 550.07元/hm~2。

    2025年17期 No.895 39-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0 ]
  • 限根栽培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赵东风;谢利芬;赵英杰;郭勤卫;张婷;邵志鸿;

    为提高樱桃番茄品质及经济效益,于2024年在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十里丰东湖基地开展了限根栽培对樱桃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开花坐果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调查株高和茎粗,在结果期调查单穗果数、单果重、产量、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畦栽相比,限根栽培种植沟宽30 cm处理单株穗数、单果重、产量等指标稍有下降,但V_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番茄红素含量、果实硬度均有所提高,果实品质较好,种植效益最高。

    2025年17期 No.895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0 ]
  • 凤冈县冬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方刚;龙飞;罗福刚;

    为筛选出适宜凤冈县冬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马铃薯品种,选择12个冬马铃薯品种在凤冈县开展了比较试验,调查分析了供试品种的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产量表现差异较大,其中沃土5号的产量最高,为46 716.6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徽薯1号和森峰1号,产量分别为45 870.83、45 525.00 kg/hm~2。综合分析各品种的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可知,沃土5号、徽薯1号和森峰1号较适宜在凤冈县冬季种植,可进一步试验后推广。

    2025年17期 No.895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不同生物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

    霍宏丽;皇甫九茹;贾晓清;刘彩宝;魏晓军;宋培玲;

    为明确不同生物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探索以菌抑菌或以菌治菌的防治方法,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真叶穿刺接种法研究了4种生物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的毒力作用及对油菜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4种生物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同一生物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整体上随着供试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哈茨木霉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达88.49%,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0.018 6 mg/L。哈茨木霉菌剂处理接种黑胫病菌叶片,油菜黑胫病发生程度减轻,病斑面积仅为12.85 cm~2。哈茨木霉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2025年17期 No.895 50-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3 ]
  • 不同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评价

    王开云;王昆;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3%啶酰菌胺悬浮剂、255 g/L异菌脲悬浮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腐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亿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8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及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均对油菜及其他非靶标生物安全。在油菜成熟期、菌核病危害定型期调查,43%啶酰菌胺悬浮剂675 mL/hm~2、255 g/L异菌脲悬浮剂2 640 mL/hm~2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较好,分别为79.08%、77.38%和76.46%,极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处理;相对应的油菜产量及保产率也较高,油菜产量分别为2 776、2 740、2 704 kg/hm~2,保产率分别为18.03%、16.50%和14.97%。50%腐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75 g/hm~2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的病指防效为73.54%,油菜产量为2 624 kg/hm~2,保产率为11.56%,表现次之。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和成本效益,优先选择43%啶酰菌胺悬浮剂或255 g/L异菌脲悬浮剂。如果病害发生较轻,可选择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或50%腐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施用生物制剂1亿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虽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较低,但可作为绿色防控的补充措施。

    2025年17期 No.89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3 ]
  • 安徽省松材线虫病鉴定方法及分布特征研究

    张乐;

    基于2022年安徽省各地上报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结果,选取无松材线虫病或未报松材线虫病的乡镇,采集8个市17个县(市、区)的30个乡镇(场)的枯死松树样本616个,并按照统一步骤与方法对其分离鉴定,比较不同鉴定方法的差异,探讨松材线虫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形态学鉴定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对松材线虫的鉴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616个样本中,患病样本数为199个,占比为32.31%。在调查的8个市中,池州市、合肥市和安庆市患病样本比例分别为51.25%、39.84%、37.50%。皖南山区患病样本比例(53.85%)较其他地貌区域高。马尾松纯林患病样本比例(38.18%)较其他林分高。马尾松患病样本比例(34.88%)较湿地松高。同时,提出了松材线虫疫情调查与防控建议。

    2025年17期 No.895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3 ]
  • 不同药剂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试验

    王宁;许江岩;马甜甜;岳明珠;许德华;潘登;

    2022—2023年,采用茎叶喷雾法,开展了31%吡草醚·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可分散油悬浮剂等不同药剂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1%吡草醚·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可分散油悬浮剂450~1 200 mL/hm~2对冬小麦田猪殃殃、大巢菜和野老鹳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卷耳的防效稍差,但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总草防效均优于2%吡草醚悬浮剂450 mL/hm~2、667 g/L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乳油450 mL/hm~2和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90 mL/hm~2;建议大面积应用时施用量以450~600 mL/hm~2为宜。各药剂处理冬小麦产量均较空白对照提高。在干旱高温条件下,施用31%吡草醚·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可对冬小麦叶片造成药害,需严格控制施用量,确保施药均匀。

    2025年17期 No.89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3 ]
  • 不同除草剂在烤后烟叶和烟田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向小英;王洪忠;邹建平;王建田;潘峰;

    为了明确6种常用除草剂在烟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在烤后烟叶中的最终残留情况,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烟田土壤和烤后烟叶中除草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异噁草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砜嘧磺隆和精喹禾灵在烟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5.4、9.0、13.9、12.6、10.8、8.4 d,均达Ⅰ级,属于易降解的除草剂类型。在所有烤后烟叶样品中,精喹禾灵均未检出;异丙甲草胺和砜嘧磺隆检出率较高,均超过60%;所有除草剂残留均未超限。

    2025年17期 No.895 65-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3 ]
  •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情况的影响

    张铭;沈婷;俞鹏飞;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常州市金坛区秋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肥料利用情况的影响,设计不施肥(T_1)、配方施肥无氮(T_2)、配方施肥无磷(T_3)、配方施肥无钾(T_4)、配方施肥氮磷钾(T_5)、侧深减施氮(T_6)、侧深减施磷(T_7)、侧深减施钾(T_8)和侧深减施氮磷钾(T_9)9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分析不同处理水稻氮、磷、钾肥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与处理T_1相比,处理T_2~T_9水稻产量均明显提高,其中处理T_9水稻产量最高,实际产量达10 280.40 kg/hm~2。侧深减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均较相应配方施肥处理高,具体表现为处理T_9>处理T_5,处理T_8>处理T_4,处理T_7>处理T_3,处理T_6>处理T_2。侧深减施肥料处理氮肥、磷肥、钾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较相应配方施肥处理高,具体表现为处理T_9>处理T_5,处理T_8>处理T_4,处理T_7>处理T_3,处理T_6>处理T_2。侧深减施肥料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等,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同时实现增产和增效,可在江苏省太湖地区水稻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2025年17期 No.895 70-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3 ]
  • 机插缓混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敏;高春燕;李玲;郭红;李进永;

    以水稻品种盐粳26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分次施肥(T_0)、缓混侧深一次性施肥(T_1)及缓混侧深施肥并追施穗肥(T_2)4个处理,于2024年在盐都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研究机插缓混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水稻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T_2处理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好的群体质量。T_1、T_2处理实际产量较T_0处理分别增加2.79%、7.83%,且在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增产机制源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的协同优化。机插缓混侧深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并对稻米品质产生积极影响,其中T_2处理在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方面效果最佳,可作为水稻生产中优化施肥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

    2025年17期 No.895 73-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3 ]
  • 肥料配施对阜南县冬小麦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杨永军;

    为了解当前阜南县冬小麦种植中肥料施用效果,明确区域内冬小麦种植的肥料利用现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无肥对照(C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氮磷钾(NPK),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量等的影响,测算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及冬小麦的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NPK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PK、NK处理显著提高50.06%和18.73%;氮肥对冬小麦产量的作用大于磷肥,磷肥对冬小麦产量的作用优于钾肥。冬小麦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产量。NPK处理冬小麦籽粒、秸秆和地上部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2.54%、28.20%和52.72%,钾肥和氮肥利用率远高于磷肥。NPK处理冬小麦的产值较PK、NK、NP处理分别提高50.07%、18.73%和5.18%,纯收入分别提高41.98%、18.46%和2.81%。综合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来看,阜南县冬小麦种植中氮、磷、钾平衡施肥有助于提高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但磷肥利用率较低。

    2025年17期 No.89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3 ]
  • 种植密度与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姜山;

    为了探讨东单1331在阜南县推广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方式,按照二因素裂区方法设置了5个种植密度和4个施肥方式,共计组合20个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玉米东单1331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倒伏率、穗行数、百粒重、产量等指标差异。结果表明,综合来看,施用一次性缓控释肥处理对玉米东单1331的增高、增粗、抗倒伏、增产效果好于施用化肥处理,玉米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表现更佳。当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基肥施用一次性缓控释肥825 kg/hm~2时,玉米东单1331产量较高,分别为10 548.9、10 008.1 kg/hm~2。

    2025年17期 No.89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3 ]

生态环境·农业气象

  • 漆酶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张洪博;李嘉美;麦文欣;李仁志;刘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染料废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处理染料废水中的碱性染料亚甲基蓝,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基于微生物和酶的降解作用开发了生物修复技术。漆酶是一种多铜氧化酶,可降解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有机染料、药物等污染物,在造纸、纸浆生产、纺织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介绍漆酶及其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漆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及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固定化漆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作用,以期为有效处理当前环境中的染料废水提供依据。

    2025年17期 No.895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3 ]
  • 武汉市畜牧业减污降碳绿色发展路径探析

    濮振宇;杨喆;李细龙;邓兵;黄微;陶利文;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畜牧业发展具有规模化程度高、呈现区域聚集性分布等典型特点。基于武汉市畜牧业发展概况及特点,阐述了武汉市畜牧业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强化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畜牧业低碳发展规划和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以期推进武汉市畜牧业减污降碳绿色发展。

    2025年17期 No.895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3 ]
  • 甘薯加工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廖启华;

    甘薯加工产业废弃物指甘薯生产和深加工过程中废弃的甘薯茎叶、甘薯皮、甘薯渣和甘薯淀粉废水等物质。这些废弃物富含淀粉、纤维素及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但其常被直接丢弃,造成甘薯加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介绍甘薯加工产业废弃物种类及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综述国内外与其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甘薯茎叶、甘薯皮、甘薯渣和甘薯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情况,分析了其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甘薯加工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甘薯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94-10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3 ]
  • 苦水河流域土壤侵蚀与保持的动态特征及趋势分析

    李永鹏;王德全;王炳亮;董嘉琦;丁凯;苏小燕;

    为剖析苦水河流域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的时空变化特征,引入InVEST模型,对流域内潜在与实际的土壤侵蚀量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借助该模型针对苦水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开展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土壤侵蚀方面,苦水河流域2010年与2022年的实际土壤侵蚀总量分别达到9.24×10~5t和11.74×10~5t,2022年较2010年增加了2.50×10~5t;在土壤保持方面,2010年、2022年研究区域的土壤保持总量依次为1.78×10~7、2.46×10~7t,土壤保持总量及等级有较大提升;研究区内低强度(微度、轻度和中度)土壤侵蚀基本朝向更高侵蚀级别转化,而极强烈和剧烈侵蚀区域则出现逆转态势,向低级别土壤侵蚀转化。土壤保持量等级方面,整个区域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态势,土壤保持效能得以持续强化。

    2025年17期 No.895 101-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3 ]
  • 基于CiteSpace的蚯蚓粪相关领域研究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谭惠玲;徐会娟;

    为明确国内蚯蚓粪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平台,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收录于2000—2024年的525篇与蚯蚓粪研究与应用相关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与系统梳理。结果表明:国内蚯蚓粪领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呈指数型增长,且与国家政策推动密切相关;该研究领域中的学者和机构数量较多,但彼此间未形成高度密切的合作关系;关键词共现分析和高频关键词突现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蚯蚓粪相关研究热点。蚯蚓粪领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政策导向紧密结合,且其热点前沿将持续集中在促进作物增产和土壤改良方面。

    2025年17期 No.895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3 ]
  • 1960-2022年巴塘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贾斌;

    气候变化研究是当今全球科学界的核心议题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1960—2022年巴塘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方法,对1960—2022年巴塘县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塘县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每10年升温0.266℃,其中2008年后增温加速,突变前后温差达1.2℃;年降水量总体微弱减少(每10年减少0.429 mm),2005年发生明显突变,突变后年降水量减少约40.1 mm;气温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整体特征一致,但降水量变化与周边区域存在差异,可能与局部地形有关。

    2025年17期 No.895 113-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3 ]
  • 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相关性分析及预测

    石应玲;贾晗思;字雪明;王文丹;

    为了揭示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玉米生育期气象因子对其产量的影响,并且较为准确地对玉米产量进行预估,选择1978—2023年保山市隆阳区的玉米产量数据,采用5年滑动平均方法对其进行气象产量分离,并对玉米气象产量及其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关键气象因子与玉米气象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玉米产量气象波动指数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的65.79%,各气象因子的变化势必会对玉米产量产生影响。5月上旬和下旬、7月上旬、9月中旬的降水量以及7月上旬的日照时数是玉米气象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以此建立的多元回归线性模型Y_m=0.347x_1+0.243x_2-0.370x_3+0.167x_4-0.382x_5+137.921(R~2=0.676)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保山隆阳区的玉米产量,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4.72%。

    2025年17期 No.895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3 ]

林业·草业

  • 张家口市滨水植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研究

    霍祥;武彬;王秀锦;王淼静;赵洁;

    植物是滨水绿地景观的要素之一,其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是植物景观表现的载体以及生态功能发挥的主体。开展城市滨水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是有效保护城市滨水绿地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滨水绿地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清水河滨河公园作为张家口市具有代表性的滨水绿地,在城市更新中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社会价值。通过对张家口市滨水植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可为滨水绿地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为此,采用植物学研究法和典型抽样法,调查张家口市清水河滨河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并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频度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清水河滨河公园植物物种丰富,共计44科86属152种,物种丰富度平均为45.976 91,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0.25,频度较高的科为蔷薇科、杨柳科、菊科、木樨科、无患子科、豆科等。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营造适宜的栽培群落微生境、在乔木层增加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以及在草本层增加菊科和百合科植物、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增加乡土植物的应用、在景观空间营造中增加硬质景观环境设计这4项措施,旨在为张家口市滨水绿地植物群落营建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2025年17期 No.895 120-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3 ]
  • 海滨木槿种植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池海波;陈晶晶;

    为深入了解海滨木槿研究与应用发展情况,从海滨木槿的特征特性入手,综述其引种繁育、耐盐以及抗氧化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归纳出海滨木槿在景观改造、盐碱地生态修复和抗炎抗氧化药物合成上的具体应用。在研究方面,其引种繁育从耐冷物种驯化发展为高效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而耐盐与抗氧化研究则趋于利用组学技术揭示海滨木槿在外界盐、旱胁迫下的内在分子机制,但相关报道较少,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引种体系与分子机制的研究。除了用于景观绿化与生态修复以外,海滨木槿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今后需要推动药物合成的实际生产应用,降低成本,并对海滨木槿体内化合物的种类和功能进行更加系统化的分析。

    2025年17期 No.89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3 ]

加工贮运·食品安全

  • 金银花泡腾片的制备及其对生菜的保鲜效果研究

    简伦琴;郭意扬;汤家兴;朱芷晴;张婷;刘春冬;

    以金银花浸膏为原料,制备得到金银花泡腾片,通过试验,筛选出泡腾片最优处方:金银花浸膏添加量为10%,维生素C添加量为2%;乳糖+糊精(1∶1)作填充剂;硬脂酸镁作润滑剂,添加量为2%,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黏合剂,添加量为干颗粒总质量的8%;无水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分别作酸、碱泡腾剂,总用量为35%,酸碱比为1.2∶1。所得金银花泡腾片的水溶液对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将泡腾片用于生菜保鲜,结果表明,经高浓度金银花泡腾片溶液处理的生菜,48 h后质量损失率和吸光度值分别为6.1%和0.472,与纯水组相比显著延长了保鲜时间。金银花泡腾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果蔬保鲜剂。

    2025年17期 No.895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74 ] |[阅读次数:3 ]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潘应拿;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分离能力强、定性定量能力强的技术,其能分析复杂基质样品,具有多残留检测能力。该技术能够简化样品的净化程序,节约时间成本,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能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基于此,从植物源性农产品和动物源性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农产品的塑化剂残留及其他方面的检测出发,总结了GC-MS/MS的特点和目前研究应用的情况,旨在为检测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133-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3 ]
  • 米面制品在食品监督抽检中的食品分类研判

    廖荣军;梁小茹;刘丽;席静;李敏;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安排监督抽检活动,而食品分类是监督抽检工作的基础,也是判定食品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国内食品分类体系进行介绍与汇总,梳理出相关规定之间存在的差异,以粽子、糕点、馒头等米面制品为实例,说明了其分类归属,并重点归纳出相应分类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安全评估建议。研究内容有助于承检机构准确把握食品分类和科学评定结果,对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7期 No.895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3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毛晓霞;张信哲;何伍佳;石东平;郑爱芳;王磊;

    为有效解决水稻秸秆、菌糠等农业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从环境中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从而提高秸秆等农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率。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DNS法复筛纤维素降解菌,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点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在单因素(pH值、接种量、碳源种类、氮源种类)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目标菌株进行了产酶条件优化。从多种农业废弃物中筛选的菌株A7,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活力为98.664 U/mL;产酶条件优化后,A7产酶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最大活力为136.026 U/mL,为优化前的1.379倍。最佳的产酶条件如下:pH值为6,接种量为4%,CMC-Na质量浓度为17 g/L,玉米浆干粉质量浓度为15 g/L。该研究结果为资源化利用高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指导意义。

    2025年17期 No.895 141-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170 ] |[阅读次数:3 ]
  • 高效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脲芽孢杆菌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尹兴盛;林跃平;高斯曼;孟广云;李义强;沈广材;

    从好氧堆肥样品中分离出1株耐受磺胺类抗生素的高温堆肥菌株LYQ30,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嗜热球形脲芽孢杆菌(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s)。LYQ30能够在55℃高温条件下在富含有机氮的培养基中快速生长繁殖,尤其是在含有磺胺类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繁殖。该菌株在含有高浓度磺胺类抗生素的环境下能够加速禽畜粪污中蛋白质类物质的降解。添加该菌株可以使堆肥过程提前进入高温期,并保持较长的高温腐熟期,加快堆肥腐熟进度,应用于作物可保障作物健康生长。该菌已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31473。

    2025年17期 No.895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3 ]

农业装备·智慧农业

  • 工程测量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胡静雅;

    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其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与效益。工程测量作为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阐述了新技术革命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介绍了一些工程测量新技术,阐述了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智能监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水利工程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2025年17期 No.895 155-158+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29 ] |[阅读次数:3 ]
  • 光伏水泵提水灌溉系统优势分析

    陈智平;仝畅;

    随着农业生产对新能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光伏水泵提水灌溉技术因其绿色环保和低能耗的特性而受到重视。通过对比光伏水泵提水灌溉系统和三相交流离心水泵提水灌溉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光伏水泵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果园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光伏水泵提水灌溉系统在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17期 No.895 159-162+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3 ]

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 徽州民宿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吴虹;

    发展民宿可以有效破解住宿业在城乡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升级,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基于此,阐述了徽州民宿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徽州民宿存在的安全问题堪忧、市场竞争力不足、经营项目单一、设施服务欠佳、品牌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并提出了徽州民宿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为国内其他民宿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绿色金融的颍上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析

    胡丽玲;

    为解决颍上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市场转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分析了安徽省颍上县绿色金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应用现状和待完善方面,构筑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撑体系,并探索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以期通过其资源配置功能、风险管理机制及市场定价效能,构建一个全面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体系。

    2025年17期 No.895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3 ]
  • 基于fsQCA的G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张蜻蜓;

    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运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选取G省17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调查对象开展调查分析,旨在探索运营绩效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具有的组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构建的5个前因条件中,规范化程度、社员满意度和人力资源情况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较好运营绩效的核心条件,政府支持程度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较好运营绩效的边缘条件。基于此,从规范化运营、丰富人力资源、提升社员满意度3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绩效的建议,以期为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3 ]
  • 农业经济转型中集体经济增收的多元路径探索

    王团伟;

    集体经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农业经济转型中集体经济增收的多元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性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业附加值;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激发内生动力;拓展产业融合路径,实现多元化经营;利用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本,增强发展动力;提升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增强可持续性;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提升发展能力,以期为集体经济的稳定增收和长期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3 ]
  • 招远市“农鑫优选”农产品品牌培育平台建设

    张文平;李思慧;侯鑫悦;

    为了整合招远市农业资源,提升本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介绍了当前招远市“农鑫优选”农产品品牌培育平台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从人才因素和科技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以期加速农业产业升级,推动招远市农业产业向品牌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025年17期 No.895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3 ]
  • 陕西生态低碳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谢满超;程晓梅;冉龙海;李艳;

    为了推动陕西茶产业转型升级,阐述了生态低碳茶体系、生态低碳茶园、生态低碳茶的概念,以及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分析了陕西生态低碳茶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扶持政策、建立示范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茶园碳汇交易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185-18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0 ]

农技推广·农业教育

  • 草莓—西瓜轮作抗逆省力化栽培技术

    郑志军;

    加强抗逆省力化栽培技术研究,是克服草莓、西瓜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经过4年的超高垄半基质栽培技术示范,形成了草莓—西瓜轮作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具有成本低、省力、管理方便、栽培槽可多年重复使用、抗逆性强等特点,可实现优质、高效生产。从超高垄栽培槽搭建、茬口安排、优良品种选择、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控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总结了草莓—西瓜轮作抗逆省力化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草莓—西瓜轮作效益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0 ]
  • 掌叶覆盆子生态轻简栽培技术

    张春岚;孙伟;胥雯;刘艾佳;陈盛;谭娟;

    掌叶覆盆子作为药食两用植物,营养丰富,兼备鲜美口感和诸多药用功效,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可在不宜种植粮油作物或水果的荒坡进行种植推广,为山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可行路径。针对我国掌叶覆盆子以野生资源为主,人工种植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结合湖南省怀化市掌叶覆盆子示范基地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掌叶覆盆子生态轻简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育苗、移栽定植、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环节,以期为其后续种植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猕猴桃林下套种白及高效栽培技术

    于旭昊;杜戈;李萌园;

    白及是一种兼具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兰科植物,在医药、护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白及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显著。猕猴桃在豫西南伏牛山地区广泛种植,利用猕猴桃林下空间种植白及,有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总结了豫西南伏牛山地区猕猴桃林下套种白及的优势,阐述了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农业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0 ]
  • 山地山茱萸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施肥标准化规程

    张和;

    土壤高肥力水平是山茱萸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科学施肥是确保山茱萸丰产稳产的关键。山茱萸园往往建在山坡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氮、磷、钾含量也不丰富,因而应针对此类山茱萸园实际情况科学施肥。介绍了山地山茱萸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施肥标准化规程,包括施肥原则、种类、时期、方法以及不同树龄施肥标准,以期为促进山茱萸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895 200-202+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0 ]
  • 校企共建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贡献度模型研究

    曾婧;吴敏之;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高职院校水利工程专业校企共建中存在的资源量化缺失、权责失衡等现实问题,提出校企共建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贡献度模型。通过整合资源投入、技术协同、人才培养、社会效益四大维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动态权重体系,并创新设计积分制共建共享模式。该实践为破解校企合作“校热企冷”、资源转化率低等困境提供了动态量化工具,能助力职业教育与水利工程产业技术迭代需求的深度对接,实现产教融合从形式结合到实质共生的转型升级。

    2025年17期 No.895 203-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价值引领,多元协同”的创新型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探析

    唐绪媛;高余鑫;夏一丹;乐涛;

    为了深化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产教融合,切实解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从强化“三农”价值引领,构建“四教融合、五措并举、五维联动”的“四五五”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开辟“五双一体”的创新实践育人新路径3个方面探索了“价值引领,多元协同”的创新型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实现了育人理念、育人机制与措施、产学研融合路径的三大创新。该模式培养了一批农业拔尖人才,促进了市内外多所高校进行经验交流。

    2025年17期 No.895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理念的农业遥感课程改革研究

    马强;倪红红;王姗姗;刘吉凯;张振国;李新伟;

    当前,农业遥感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情况,这使得该课程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迫切需求。基于此,分析了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及在农业遥感课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农业遥感课程改革对策,包括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完善评价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2025年17期 No.895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标准化体系课程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教学探索与实践

    安静;王小龙;孙迎韬;王树丽;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的协同育人优势,介绍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教学模式的发展情况以及农业标准化体系课程教学现状,并从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融合、考核方式融合3个方面探索了农业标准化体系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模式,以期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全场景、全方位、全渠道的融合,为国内外各类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2025年17期 No.895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