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


农艺·园艺

  •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世纪156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尚大虎;袁浩;马同富;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新世纪156的生产性能,根据2020—2022年度安徽省皖丰小麦试验联合体针对半冬性品种所开展的区域试验,以及2021—2022年度进行的生产试验的相关数据,对产量数据、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世纪156较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显著,变异系数较小,高稳系数较高,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适应度高,适应性强。该品种品质好,抗性较强,适宜在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推广种植。

    2025年20期 No.89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1 ]
  • 仪征市丘陵山区水稻覆膜栽插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潘燕;翟付凤;顾敏京;赵元凤;张世慧;

    为研究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控草效果及其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水稻品种徽两优粤农丝苗为试验对象,在仪征市丘陵山区进行水稻覆膜栽插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插可以较好地抑制杂草的发生,减轻除草药害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水稻争足穗争大穗,促进水稻增产;全生物降解地膜当前成本较高,水稻增产带来的效益不足以抵消增加的成本,因而覆膜栽插方式水稻的经济效益仍低于常规机插方式。

    2025年20期 No.898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0 ]
  • 播期对再生稻泰优6365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郑永富;

    为探索泰优6365在清流县作再生稻栽培的最佳播期,设置4个播期处理,研究播期对该品种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泰优6365作再生稻种植,头季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而缩短,再生季生育期略微延长,两季总生育期缩短。播期推迟,头季和再生季有效穗数均逐渐降低,头季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生季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两季合计产量方面,3月16日、3月26日和4月5日播期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4月15日播期处理。其中,3月26日播期处理的两季总产量最高,为14 144.60 kg/hm~2,4月5日播期处理比3月26日播期处理降低2.63%,4月15日播期处理比3月26日播期处理降低16.60%。因此,泰优6365在清流县作再生稻栽培时,最佳播期为3月26日,且推迟至4月5日播种,两季总产量与3月26日播期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025年20期 No.89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1 ]
  • 不同种植密度对河西灌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师伟杰;钟建龙;张学晶;

    为探明河西灌区玉米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德玉126为试验材料,设7.5万、9.0万、10.5万、12.0万、13.5万株/hm~2共5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位高和双穗率均呈降低趋势,而空秆率和倒伏率呈增加趋势;在高密栽培条件下,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同时,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产量结果显示,1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为22 762.5 kg/hm~2。

    2025年20期 No.898 11-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0 ]
  • 2024年盐城市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尹明明;沈业松;李亚芳;李斌;郭树庆;

    盐城市是江苏省重要产粮地区。为筛选出适宜盐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春玉米新品种,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引进25个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本地区生产气候条件,初步筛选出5个生育期适中、株高与穗位高适宜、抗倒性与高产兼具、较对照品种江玉877增产10%以上的品种,分别为DJ2122、通玉226、通玉232、DJ2233和苏玉241。这5个品种有较大增产潜力,可继续在当地大面积示范种植,以进一步丰富当地春玉米市场的品种选择。

    2025年20期 No.898 14-1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0 ]
  • 花生防风蚀技术研究进展

    林静;左师宇;朱国鸣;胡小凤;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风蚀问题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驱动下日益严峻,严重威胁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花生防风蚀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实施地表覆盖和进行保护性耕作。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未来需融合多学科方法,推动花生主产区土壤风蚀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调控转变,为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范式。

    2025年20期 No.89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0 ]
  • 兰陵烟区3种烟草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时元鲲;刘海伟;董小卫;

    为了筛选适宜在兰陵烟区推广的轮作模式,以冬季空闲作对照,设置油菜+烟草、大蒜+烟草、小巢菜+烟草3种轮作模式,对其经济效益及烟叶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轮作模式均可利用冬季空闲土地,增加土地产出,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品质。综合来看,以油菜+烟草的模式最佳,该模式投入少(成本6 150.0元/hm~2)、风险低,周年利润可达23 169.34元/hm~2,较冬季空闲对照增收71.47%,提高烟叶品质的效果也较明显,值得在兰陵烟区进行示范推广。

    2025年20期 No.89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0 ]
  • 景电灌区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马铃薯耗水特征的影响

    安纪儒;李潇潇;

    为明确景电灌区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马铃薯耗水特征的影响,在马铃薯苗期和块茎形成期分别设置充分灌溉、轻度调亏和中度调亏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马铃薯耗水强度、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进行轻度调亏处理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水分浪费;在块茎形成期进行调亏处理会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马铃薯苗期进行轻度水分调亏处理,在其他生育期充分供水,是景电灌区马铃薯节水稳产的灌溉策略。

    2025年20期 No.898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0 ]
  • 调亏灌溉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朱丽媛;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马铃薯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均设3个水分梯度处理(充分灌溉、轻度调亏灌溉和中度调亏灌溉),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适度供水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外观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苗期轻度调亏灌溉处理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大薯率和中薯率与苗期充分灌溉处理差异不显著,且马铃薯总糖、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表现出较高的营养价值;中度调亏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了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大薯率和中薯率,总糖、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也明显下降。综合分析表明,苗期进行轻度调亏灌溉不仅能够维持马铃薯外观品质,还能改善马铃薯的营养品质,可作为景电灌区马铃薯最佳灌溉制度。

    2025年20期 No.89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0 ]
  • 秸秆内置反应堆技术对番茄设施栽培环境的改善效果研究

    杨伟球;张健;杨静怡;夏昊;霍尧;李浩宇;

    为探索秸秆内置反应堆技术在苏州地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了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对设施番茄栽培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应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可有效提高冬季设施大棚20 cm地温2.6~3.8℃,提高棚内气温2.9~4.1℃,提高CO_2浓度72~523 mg/kg,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发病率分别降低30.2%、33.3%,并可促进番茄提早上市和产量提升。同时,该技术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4.3%,EC值降低17.4%,对土壤改良的效果较好。综合来看,秸秆内置反应堆技术可在苏州地区冬季及早春设施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2025年20期 No.898 33-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低温胁迫时长对哈密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户金鸽;杨军;

    为探讨低温胁迫时长对哈密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哈密瓜主栽品种西州密17号和西州密25号为试验材料,在温度10℃条件下进行不同低温胁迫时长处理,分析比较2个主栽品种对不同低温胁迫时长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州密17号和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大致随着低温胁迫时长的增加而下降,低温胁迫60 h,西州密17号和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处理前下降了23.24%、35.14%。西州密17号和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长的增加大致呈增加趋势,低温胁迫60 h,西州密17号和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MDA含量最高,分别是0.42、0.30μmol/g,较低温胁迫前分别提高了121.05%、130.77%。西州密17号和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长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低温胁迫60 h,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POD活性高于西州密17号,西州密17号和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POD活性分别是22.63、31.25 U/(mg·min),分别较低温胁迫前提高117.60%、100.32%。西州密17号和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随着低温胁迫时长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低温胁迫48 h,SOD活性达到最高值且西州密25号幼苗叶片的SOD活性高于西州密17号。综合来看,西州密25号的抗寒能力强于西州密17号。

    2025年20期 No.898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植物营养

  • 苦参碱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韦美静;胡兰梅;王丽娜;肖仲久;欧后丁;唐艳龙;

    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为了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剂,测定了苦参碱不同倍数稀释液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苦参碱100倍和200倍稀释液对草地贪夜蛾致死作用较强,草地贪夜蛾校正死亡率分别在8 h和32 h内达到100%,其致死中时分别为124 min和186 min;400倍和800倍稀释液致死中时约为1 d;1 600倍稀释液对草地贪夜蛾致死作用较弱,草地贪夜蛾校正死亡率在观测时间内(3 d)未达到50%。在施药24 h时,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死亡率与苦参碱稀释倍数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y=-25.97ln x+222.26来描述。据此计算,半致死浓度为稀释760倍,换算成苦参碱质量浓度为7.83 mg/L。说明高浓度苦参碱可用于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

    2025年20期 No.898 41-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2 ]
  • 根际微生物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贾博轩;曹振亮;吴甜;程文磊;钟宇;夏体渊;

    烟草根际微生态系统内互作关系错综复杂,特定微生物凭借多重机制展现抗病效能,根际微生物间还存在代谢互补以及群体感应协同调控现象。为此,在介绍根际微生物与烟草抗病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与技术及根际微生物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机制,指出了云南烟草根际微生物研究面临的挑战,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持续进步,为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20期 No.898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2 ]
  • 江苏太湖稻区“防病虫提单产”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讨

    杨平俊;周晨;查国贤;沈晴;孙振军;

    江苏太湖稻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5万hm~2左右,主要病虫害有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大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给水稻安全生产带来威胁。“防病虫提单产”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防病虫、减农药、提单产”为宗旨,分步实施“植物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和精准用药”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危害损失,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本文总结了该技术模式的具体内容,提出科学监测预警、统筹兼顾稳产保供和农药减量、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等举措,以期为该模式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48-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2 ]
  • 我国葡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马雯轩;屠超凡;张浩源;张小霞;宫帅;崔英;

    葡萄喜温暖干燥环境,耐寒,果实味香可口,既可鲜食又可酿酒。葡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葡萄产业已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过程中,受土壤、水分、修剪、花期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葡萄容易发生病虫害。我国葡萄主要病虫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白粉病、葡萄绿盲蝽、葡萄透翅蛾等。这些病虫害会危害葡萄叶片、果实等,影响葡萄品质和产量。目前,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手段对葡萄常见病虫害进行防治。本文介绍了葡萄常见病虫害,总结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葡萄生产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2 ]
  • 叶面喷施黄腐酸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聂月飞;谭成方;

    为了探明黄腐酸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生长的影响,在孕穗期叶面喷施100、200、300、400、500 mg/L黄腐酸,并以清水作对照(CK),开展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黄腐酸能显著提高超级杂交稻的产量,主要表现为每穗粒数、结实率、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显著增加,其中,喷施200 mg/L黄腐酸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此外,黄腐酸还能促进超级杂交稻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与转运,尤其是喷施200、300 mg/L黄腐酸处理效果显著。因此,叶面喷施黄腐酸能有效提高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和生物量,质量浓度为200~300 mg/L时作用效果较佳。

    2025年20期 No.898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2 ]
  • 宁远县晚稻“3414”肥效试验

    赵玉华;唐才宝;李军;鲁文雄;邝佳明;邓翼飞;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宁远县晚稻产量、农艺性状、土壤生产力及肥力的影响,开展了“3414”水稻肥效试验,对宁远县晚稻农香42的氮、磷、钾肥三要素最佳组合配比、用量进行分析,并建立最佳肥料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宁远县晚稻农香42的氮肥(纯N)最高施用量为459.35 kg/hm~2、磷肥(P_2O_5)最高施用量为99.5 kg/hm~2、钾肥(K_2O)最高施用量为413.99 kg/hm~2,最大产量为10 630.01 kg/hm~2;3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表现为NPK>NK>NP>PK;单因素肥效与水稻产量的作用效果表现为钾肥高于磷肥和氮肥。

    2025年20期 No.898 63-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2 ]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芒果膨大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马媛媛;王君正;

    为了验证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华坪热农1号芒果生长安全性以及果实外观、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影响,开展了膨果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谢花后7 d先后4次喷施6-苄基腺嘌呤(6-BA)、赤霉酸(GA_3、GA_(4+7))、氯吡脲(CPPU)、噻苯隆(TDZ)、萘乙酸(NAA)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可显著促进芒果幼果纵径和横径生长,提高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且不影响果实安全性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6-BA、GA_3、GA_(4+7)、CPPU、TDZ组合处理效果最佳,与清水对照相比,果实纵径增加11.15 mm,横径增加7.45 mm,单果质量提升24.39%,单株产量提高0.51倍,且显著优于6-BA、GA_3、GA_(4+7)、CPPU组合处理,与6-BA、GA_3、GA_(4+7)、CPPU、TDZ、NAA组合处理差异不显著。说明TDZ促进热农1号芒果果实膨大的效果显著,而NAA对芒果膨果作用并不明显。

    2025年20期 No.89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40 ] |[阅读次数:2 ]
  • 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下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胡昕然;林志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植物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植物的生长发育始终面临着诸多胁迫因素的挑战。面对这些胁迫,传统上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手段应对,但长期大量使用这些化学防治手段,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和肥力退化,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根际促生菌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际,可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微生物。随着植物促生机制研究内容的不断更新,研究人员在进行根际微生物于逆境下促进植物生长的研究时,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和方法。鉴于此,首先介绍了根际促生菌的类型和作用方式,随后阐述了非生物胁迫(干旱、高温、盐碱、重金属)和生物胁迫(病原微生物、线虫)下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生长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根际促生菌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02 ] |[阅读次数:2 ]

生态环境·农业气象

  • 三门湾近岸海域重要经济物种体内汞含量分析

    陈利;陈海雁;周灵青;路建林;陈军;

    在三门湾近岸海域采集了鱼类、贝类和甲壳类3类重要经济物种,对不同海洋生物体内汞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生物体内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近岸海域生物体内汞的检出率为100%,汞含量范围为5~79μg/kg,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在不同鱼类样品中,汞含量表现为龙头鱼>花鲈>斑鰶>刀鲚=鲻鱼。在不同甲壳类样品中,汞含量表现为日本蟳>口虾蛄>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贝类中僧帽牡蛎的汞含量为54.00μg/kg。甲壳类和鱼类样品汞含量差异显著,贝类和鱼类样品汞含量差异显著,而贝类和甲壳类样品汞含量差异不显著。三门湾近岸海域鱼类生物体内汞含量均属于正常水平,但甲壳类及贝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汞污染。

    2025年20期 No.898 76-7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 “双碳”背景下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研究

    刘洪;谯圆圆;陈俊剑;冯舒婷;张果;

    增强碳汇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旨在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减少碳排放量,为改善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人类生存环境作出贡献。本文采用蓄积量扩展法分别计算2014年和2020年湖北省及湖北省各地区碳储量,且以该2个年份的碳储量差值作为6年的碳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造林成本法和2022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所使用的碳交易价格进行碳汇经济价值估算。结果表明:湖北省2014—2020年碳储量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速为1.23%,低于同时期全国年平均增速(2.52%);湖北省2014—2020年碳汇为5.380 8×10~7t,年均碳汇为0.896 8×10~7t,仅为全国同时期水平的3.28%;湖北省各地区碳储量和碳汇均具有较大差异性,可能与各地区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有关;湖北省2014—2020年碳汇经济价值占GDP的比重为0.20%,各地区碳汇经济价值占比为0.01%~5.18%,普遍低于全国同期水平。本文对湖北省各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进行研究,可为湖北省制定更有效的生态政策提供参考,这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20期 No.898 80-8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104 ] |[阅读次数:2 ]
  • 不同疏伐年份林下植被及土壤碳储量研究

    张頔;

    以天然次生林林下植被(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及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疏伐年份样地林下植被及土壤的碳储量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19年疏伐样地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均最高,分别为0.80、0.47、1.32 t/hm~2。林下植被生物量随疏伐年限的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不同疏伐年份样地林下0~1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最高,且不同疏伐年份0~100 cm土层土壤碳含量均表现为1998年疏伐样地>2007年疏伐样地>2019年疏伐样地。疏伐初期能够增加森林碳储量,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碳源。

    2025年20期 No.89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2 ]
  • 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高兰兰;胡鑫;吕淑莹;李文彦;

    新型污染物微塑料进入土壤后,不仅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以聚乙烯微塑料为材料,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究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聚乙烯微塑料添加比例分别为1.0%和5.0%的2个处理土壤pH值分别增加了0.47和0.58,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10%和14.49%,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1.65%和119.54%;然而,添加高浓度微塑料(添加比例为5.0%)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5年20期 No.89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204 ] |[阅读次数:2 ]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调查分析

    王梓;赵立宁;杨晓清;熊高武;杨卫君;

    农业面源污染制约当前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找寻最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针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面向巴州农户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的接受意愿调查。通过剖析农户认知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构建农户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接受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587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对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处理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这3个方面认知情况对农户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从政府决策、科技创新和法律法规方面形成合力,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2 ]
  • 1980—2024年清丰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袁东明;

    采用1980—2024年清丰县国家气象站的气温日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气温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清丰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454℃/10 a;入春和入夏日期呈提前趋势,夏季持续时间呈延长趋势,冬季持续时间呈缩短趋势;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10月气温日较差最大;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14:04—15:36,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4:47—6:59。

    2025年20期 No.898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3 ]
  •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综述

    于海英;

    植物物候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气候类型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各气候类型下影响植物物候的关键因子以及如何耦合其他因子共同促进植物物候的发生还不清楚。基于此,综述了植物物候对温度(冷激和积温、温度敏感性、昼夜不对称增温及极端高温/极端暖事件)、水分(降水、干旱及极端降水事件)和光照(光周期和太阳辐射强度)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不同气候类型下植物物候对各气象因子响应的异同。最后讨论了未来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2 ]

林业·草业

  • 23种木槿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马娇;陈曦;唐圣雯;石小庆;

    为探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木槿属植物中的分类学意义,以23种木槿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叶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器形态特征及其分布密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形态呈现多态性特征,主要可分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两大类,其中不规则形为优势形态;细胞垂周壁式样可划分为5种典型类型,包括深波状、浅波状、平直-弓形至浅波状、平直-弓形以及平直;气孔器形态多样性表现为卵圆形、椭圆形和长椭圆形3种基本形态。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不同物种间在气孔器大小、气孔指数、气孔密度以及气孔长宽比上差异明显。由此表明,叶表皮微形态可作为木槿属植物种间鉴定及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2025年20期 No.898 112-115+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2 ]
  • 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探析

    张志坤;宋永全;刀蕾;

    集体林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开展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介绍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卡场镇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的特点,包括集体林面积、林分结构、蓄积量等方面,针对集体林经营管理现状提出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目标及原则,并总结了多种适合当地发展的具体模式和技术措施,为区域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16-11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2 ]

加工贮运·食品安全

  • 基于响应面法的石榴米酒发酵工艺优化

    马黇傲;赵欣雨;唐雅琪;陈懿萌;姚昕;清源;

    为提升石榴采后附加值,在米酒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适量添加石榴汁共同发酵制备复合米酒。以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分和酒精度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一步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石榴米酒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石榴米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石榴汁添加量30%、甜酒曲添加量0.40%、发酵温度30℃和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酿造的石榴米酒,酒体呈桃红色,香气浓郁,既保留了米酒的醇厚香甜,又融合了石榴的果香,风味协调,酸甜适宜,回味甘甜,酒精度为12.4%vol。

    2025年20期 No.898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165 ] |[阅读次数:2 ]
  • 鱼腥草地上嫩茎和地下根茎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沈庆庆;吴春艳;王天菊;

    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鱼腥草地上嫩茎和地下根茎中的总黄酮,采用显色法初步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并利用Al(NO_3)_3-NaNO_2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分析比较其含量差异。显色反应表明,鱼腥草地上嫩茎和地下根茎中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经测定,鱼腥草地上嫩茎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5.73 mg/g,地下根茎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9.02 mg/g,表明地上嫩茎的总黄酮含量比地下根茎高。鱼腥草地上嫩茎口感爽脆,还含有较多的活性成分——总黄酮,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因此,消费者除了以鱼腥草地下根茎作为食材外,还可以采摘地上嫩茎作为芽苗菜食用。

    2025年20期 No.898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121 ] |[阅读次数:2 ]
  • 烟叶工业分选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董维杰;管赛赛;崔超岗;王自忠;

    烟叶工业分选质量作为影响卷烟原料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是卷烟工业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国内烟叶工业分选等级合格率低、纯净度差等问题出发,从原料状况、分选技术、分选人员因素、外部环境因素4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提高原料质量、优化分选工艺流程、建立标准烟叶工业分选场地、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6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最后对国内烟叶工业分选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5年20期 No.898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2 ]
  • 胶体金检测法用于农产品快速检测的利弊及应对策略

    李思慧;董翼飞;张文平;冯雪;

    随着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发展快速且精准的检测技术手段至关重要。胶体金检测法作为一种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在农产品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胶体金检测法的原理,系统地探讨了其应用于农产品快速检测场景时所展现出的优势与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为进一步优化该检测方法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20期 No.898 133-135+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2 ]

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 红枣提取物对虹鳟幼鱼肠道形态结构和鳃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刘飞;张彩云;汪小将;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红枣提取物对虹鳟肠道形态结构和鳃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以虹鳟幼鱼为试验对象,投喂不同添加量的红枣提取物[0(对照组)、0.25%、0.50%、1.00%和4.00%]饲料,8周后制作肠道石蜡切片,观测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鳃的4个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红枣提取物添加组的杯状细胞数目和肠绒毛数,除0.25%组无显著变化外(P>0.05),其余3组表现为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增加;各红枣提取物添加组的绒毛长度均较对照组增长,其中0.50%组表现为显著增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红枣提取物添加组的肌肉层厚度、肠壁厚度、绒毛宽度、淋巴细胞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虽然各红枣提取物添加组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变化,但其溶菌酶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红枣提取物对虹鳟幼鱼肠道组织形态能产生有益影响,能极显著提升鳃组织溶菌酶活性,从而提高鱼体的消化吸收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025年20期 No.898 136-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2 ]
  • 几何形态测量学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侯雪梅;赵琳超;潘鹏亮;

    基于生物体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是研究生物空间形状差异的有力工具,与统计学方法配合使用,能够完整地保留原始样本的几何形态信息,从而能够准确地描述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随着几何形态测量学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于昆虫学领域的研究。通过归纳总结近15年几何形态测量学在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蜻蜓目、膜翅目昆虫方面的应用,包括昆虫分类与物种鉴定、幼虫龄期划分、生态适应机制研究、雌雄性别鉴定、地理种群变异定量解析等,并对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昆虫形态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2 ]
  •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影响的研究进展

    吴朝晖;曲航;赵旭;李志强;

    “稻蟹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水环境中氨氮的富集可能会给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带来影响,但对其影响机理缺乏充分的综合分析与总结。本文综述了氨氮胁迫及其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效应、氨氮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生理的影响及中华绒螯蟹的氨氮解毒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稻蟹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水环境氨氮胁迫的防治措施,并提出未来研究应更关注田间试验以揭示中华绒螯蟹对氨氮胁迫的响应机制、多个环境因素协同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实际田间生产中应用效果的验证,以期为深入了解氨氮对中华绒螯蟹的胁迫作用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撑,进而实现稻、蟹的优质丰产。

    2025年20期 No.898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2 ]
  • 鳜源达卡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聂新瑞;朱若林;

    为有效鉴别和针对性防治鳜细菌感染,开展了优势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在对安徽某养殖场患病鳜进行解剖和病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划线法成功分离纯化了引起疾病的病原菌,并将其命名为GY01。为进一步确定菌株的种类,进行了细菌形态学分析、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RNA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Y01属于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同时,开展了药敏试验以评估菌株GY01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发现菌株GY01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等11种药物敏感,但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新霉素等7种药物呈现耐药性。研究结果为鳜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20期 No.898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2 ]

农业装备·智慧农业

  • 5G+MEC与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瞿虞珍;

    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跃变,国家支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也为智慧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MEC(mobile edge computing)是5G网络转型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5G+MEC的优势,探讨了5G+MEC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应用案例,以期为推动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56-15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4K]
    [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耕地提取方法研究

    李宗轩;冷欣;章磊;陈佳凯;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保护耕地资源,要对耕地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准确获取耕地分布信息。传统获取耕地资源分布信息的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成为快速准确获取耕地分布信息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获取遥感图像中的具体耕地信息,需要对遥感图像中的耕地部分进行分割提取。深度学习在耕地分割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改进UNet++模型,使用细节增强卷积来增强对耕地边界、轮廓等细节特征的提取能力,并在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UNet++模型提高了遥感图像中耕地区域分割精度,平均交并比达到了85.87%,准确率达到了92.94%,改进UNet++模型对实现耕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20期 No.898 160-16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2 ]
  • 实景三维技术在湿地景观模拟与可视化中的应用

    赵弼皇;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优美的自然景观。保护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实景三维技术可以实现湿地景观的立体化、真实化、精确化、便捷化、多元化和数字化展示,满足了湿地保护和展示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实景三维技术在湿地景观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包括测绘数据获取、三维重建和云端展示,并介绍了柘皋河湿地实景三维模型应用实例,以期为湿地智能化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2 ]
  • 稻田排水口生态拦截设施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程果锋;刘兴国;郭泽裕;王婕;刘士坤;周捷;

    为了评估稻田排水口生态拦截设施对排水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为稻田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上海市崇明区稻田作为示范点,在稻田排水口构建了以沸石、陶粒和轻质石灰石为填充材料的节地型生态拦截设施,系统分析了其对稻田排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常排水过程中,拦截设施对TN、TP、COD_(Mn)和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4.71%、51.80%、57.33%和52.78%;在大雨、暴雨后排水期,对TN、TP的拦截率分别达59.25%和76.34%,且拦截效果随沉降时间延长而增加。经氮磷拦截装置后的水体进入后续生态沟渠湿地进一步净化,氮、磷污染负荷分别降低63.4%、49.6%,污染明显降低。本研究为稻田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节地、低成本及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20期 No.898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70 ] |[阅读次数:2 ]

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 乡村振兴背景下石嘴山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探究

    刘建荣;王楠;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石嘴山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石嘴山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包括优化公益职能、夯实服务基础、培育经营主体和补齐政策短板,以期为健全石嘴山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辽源市粮食作物产值和净碳汇的种植结构优化研究

    王宇宽;

    在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基于此,结合辽源市水土资源、粮食保障等条件,以提升粮食作物产值和增加净碳汇为协同目标,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水稻、玉米、大豆和马铃薯4种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并得出合理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水稻、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2 838、230 931、2 192、1 181 hm~2,对稳定区域粮食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具有实际意义。

    2025年20期 No.898 177-180+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0 ]
  • “清远好风土”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路径研究

    樊晶艳;

    通过品牌赋能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清远市创建了“清远好风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清远好风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以“丽水山耕”作为地级市区域公用品牌典型案例展开了分析,对“清远好风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作出了启示,提出了“清远好风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路径,以期为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81-183+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人“农产品电商+私域流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侯勤莲;

    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新农人正借助直播电商与私域流量推动农业向数字化、品牌化转型。本文基于“人—货—场”重构理论,融合场景与交易成本理论,选取安徽省4家典型新农人企业作为案例,系统探讨其在“农产品电商+私域流量”双轮驱动下的转型路径。研究发现:新农人通过直播重构农产品价值与消费场景,提升转化效率;借助私域运营降低交易成本,沉淀用户资产;通过社群互动与内容创新,强化品牌认同与用户忠诚,构建可持续的信任机制。最后提炼出“三级漏斗”转化模型与SCRS运营框架,以期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328 ] |[阅读次数:0 ]
  • 农文旅融合背景下滨海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杜姣琳;王梓源;马艺菲;

    受人口大量迁移和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滨海乡村生态环境恶化,乡村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滨海乡村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景观规划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为解决滨海乡村景观面临的问题,本文以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探究了农文旅融合背景下滨海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并分析了实践案例,以期为沿海地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7K]
    [下载次数:110 ] |[阅读次数:0 ]

农技推广·农业教育

  • 太湖地区稻虾综合种养主要模式及效益分析

    罗兵;孙海燕;钱斌;薛依婷;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农业技术,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太湖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历史,分析了稻虾轮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和“一稻三虾”3种综合种养模式,并对这3种模式的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太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0 ]
  • 杂交水稻新品种荃广优银禾丝苗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建华;沈家成;张孟孟;代梦雪;袁桢;周玉;

    荃广优银禾丝苗是一种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均匀适中、穗大粒重、后期熟相好、适应性广、抗多种病害、产量高等特点。开展荃广优银禾丝苗研究工作,对推动品种改良和种质资源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荃广优银禾丝苗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总结了其特征特性,阐述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分调控、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以期为荃广优银禾丝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197-199+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0 ]
  • 萧县软籽石榴绿色丰产栽培技术

    穆影;

    软籽石榴是石榴的优良品种之一,果实饱满多汁、清甜、无硬渣,广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软籽石榴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结合萧县实际,本文介绍了软籽石榴绿色丰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园地准备及改良、建园栽培、田间管理和采收,以期为提高当地软籽石榴种植水平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当地软籽石榴产业提质增效,助力果农增产增收。

    2025年20期 No.898 200-20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武陵山区麻阳山地酸橙套种黄连生态种植技术

    张金华;滕彬;张琳;李健萍;滕丽华;龚元杰;

    2019年以来,怀化市在以打造湖南省中药材健康产业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栽培管理不规范、失管柑橘园面积大、产出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本文介绍了酸橙种植技术、失管柑橘园改造技术,并总结了柑橘果园套种黄连技术,具体包括品种选择、种苗培育、合理套种、园地管理、肥水管理、病虫鼠鸟害防治等方面,以期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20期 No.898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0 ]
  • 药用植物金毛狗林下生态栽培技术

    刘艾佳;孙伟;吴领席;刘欣;胥雯;张春岚;

    金毛狗是一种珍稀的蕨类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药用价值。过度采挖导致金毛狗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为保护金毛狗资源,需平衡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加强人工培育技术研究,同时严格打击野生资源非法贸易。本文总结了金毛狗林下生态栽培技术,具体包括选地整地、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与加工,以期为金毛狗人工种植技术规范化、产业化推广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209-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0 ]
  •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彭勇波;刘新琼;徐鑫;谭艳平;

    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满足产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并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反馈机制方面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措施,以期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乡村农匠创新培育路径研究

    陈鹏飞;杨晨;章伟江;吴慧群;张明生;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以乡村农匠为对象展开研究,阐述了浙江省乡村农匠培育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具体包括创新乡村农匠认定评价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期为促进浙江省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20期 No.898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